卡片笔记写作法
这是一种整理和记录笔记的方式,将笔记作为自己的外脑,最大化地利用起来,希望可以产生出新的理念和想法,发生思维的碰撞。发明这个方法的是一个卢曼的社会学家,他也是(据说)使用了这套方法,自学并成为了以为杰出且高产的社会学家。
先把本书的目录结构整理如下
绪论,关于写作
要知道的
一般的笔记记录方法是什么?
一般大家都会在文献边上记录下自己的一些想法,还有的人可能会摘抄下来。笔记存在的价值一般就只有一段时间,过一段时间之后往往这样的笔记价值就大大降低了。
记笔记其实有两个目的:
- 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和自己的思考
- 为后续的思考,整理加工提供素材
笔记作为我们的外脑的价值就在于此
什么是卢曼卡片法呢?
第一点,将所有的笔记记录在小卡片上,记录完成之后会有对应的分类:文献类、思考类。文献往往是现有资料在自己咀嚼之后的记录,思考是自己的想法。每张卡片都有一个自己的编号,不一定按照主题分类,只是用来做一个唯一的标志。
第二点,定期整理和回顾。卡片的好处是小,不是一本书一大份笔记,不同的笔记之间会有相互链接,整理的时候也可能发现新的连接关系。这样的定期回归就会将认知之间的关系,网状图构建起来,还有可能发展出新的认知。
要做的
要具备的能力
要注意的问题
基本原则
写作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简洁最重要
没人完全从0开始
写作不是一个线性的事情。重点在于平时的积累和阅读,有了足够的输入才能有足够的输出。没有人是确定好选题,找资料,阅读然后再选择输出的。合理的流程是跟随自己的兴趣去了解,阅读,积累,笔记。在需要写作的时候从卡片中整理灵感和写作的主题,将他们整理成一片文章。写作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而是一个循环过程。 这里有些类似代码的编写,往往合理的开发流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流程,设定好需求,开发,上线。往往是一个慢慢迭代的流程,但是大多的开发流程设计中认为这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一旦上线需求就结束了,并不是这样的。windows的开发流程中也会设计这种tik tok的过程,需求实现一版本,优化一版本,不停地循环往复,在迭代中改进现有的逻辑和质量,也反思以往的不足。这才是一个合理的流程逻辑。
让工作推动你前进
寻找更加及时的反馈,可以让你更加爱上一件事情,学习和笔记也是。 卡片笔记法还有个好处是:随着卡片越来越多你能获得的链接数量是指数级别上升的(理论上)可以让你更加及时地获得反馈,这就能让你更好地爱上这件事情。
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
明确区分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任务
-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不要一心多用 保持专注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不要并发地去做事情,来回的上下文切换会导致效率低下,这个和计算机的处理方式有点像,上下文的切换是有成本的。协程、线程、进程之间切换的时候会涉及到context的保存和导出,成本太大了。
- 每种任务需要的关注程度不一样 有些需要专注的思维,有些需要漫不经心地执行。例如编写大纲、草稿、校对等需要的专注程度都是不一样的
- 写作不一定有明确的计划 我的理解是可以有一个大致的计划,作者原文是完全不要有计划,专家是不按照计划来的。 专家应该是说已经对一件事情了如指掌了,所以不需要一个细化的计划,但是这就是胸有成竹的专家。作为新手可以有一个大致的计划,防止自己找不到方向,但是也不要被这个计划给束缚住了。朝着专家的方向发展,做到胸有成竹。
- 把写作作为自己的外脑,节省自己的精力 人的大脑是一个有限的机器,有限的存储,有限的记忆能力,有限的专注力。把笔记作为自己的外置硬盘,存储长期有价值的东西,cache中保存当前的工作上下文。一个长期合理的笔记流程可以让大脑不做那么多的决策,有助于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而不是被流程性的东西消耗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下面是我自己的一些理解
阅读和理解
阅读的时候需要能够理解自己文献和输入,用自己的语言翻译内容,而不是照搬和copy原文
记卡片盒笔记
笔记的形式是卡片,内容体量不宜过大,简单但是精炼就行
发展想法
因为卡片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想法可以相互碰撞,可以发展出新的想法
分享你的洞见
从卡片盒里面发现了新的想法之后可以整理成完整的文章并将其分享出来
养成习惯
总结
卡片盒笔记方法的核心思路是将笔记的篇幅缩小,不要记录一本书一份笔记。而是一个想法一个笔记。让这些笔记之间可以相互链接,碰撞,成为思考时候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