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计算机交互发展de历史以及畅想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 纸带打孔 点
  • 字符终端 线
  • 图形化桌面 二维平面(黑白)
  • 触摸、语音、视频 二维平面(彩色)
  • 立体交互. 三维空间
  • 意识识别、脑机接口 高维度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比喻。推动计算机的交互发展基础其实是计算机输入输出的带宽不断提高。因为带宽和算力不断提高所以新的交互输入以及交流的方式成为了可能。

纸带打孔

计算机的上古时代,人类通过纸带来记录数据。上面可能包含代码和数据。但是可以想见这种机器的传输带宽是非常小的。

如果用几何图形来比喻的话,这时候还真的只是个点吧,代码是以点来存储的,计算机读取这些点来执行计算。

终端字符

计算机进入了终端命令的时代了,人们不再依赖点来存储自己的代码和逻辑了,使用计算机需要在一个黑框框里面输入一堆命令来让计算机执行需要的计算。但是这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了。

图形化窗口

施乐公司最先发明了图形化的窗口和操作系统。这个设计被苹果和微软带进了千家万户。计算机图形化也伴随着计算机的个人化,一切都变得更加容易操作了,计算机的易用性有了大大的提升。

很多人质疑图形化的界面是否有更高的效率,这些大多是习惯和热爱技术的人,往往不是一般用户。

二维平面的窗口让交互更加直观了。

移动计算

移动计算是桌面计算机的又一次小型化。手持设备的发展并没有和桌面计算机完全分开,但是移动设备的性能和实用性一开始都不足以完全替代桌面计算设备,但是从iPhone时代开始,移动设备的可用性慢慢达阈值,现在的iPhone以及可以开始运行一些3A大作了。使用手机但是不用电脑的用户也越来越多了。

空间计算

所有体验过空间计算(VR)设备的人都会在第一时间确定,是的这就是下一代的计算形态。人们从平面的电脑窗口和手机屏幕上进化到三位立体的交互界面了,多了一个维度的质的飞跃。

每一年都会被很多人认为是VR元年。人们很早就开始构建类似的设备了,技术一直在进步,但是都无法正真的实现空间计算。

我记得当年诺基亚有个侧滑的手机N97, 从设计和宣传上来说,人们对他的期待就是一台移动的小电脑,但是这一直都只是一种期待。那个时代的手机还是性能过于孱弱,无法替代桌面电脑。

VR的计算依赖基础技术的进步,需要达到一些基本的诉求,然后才能迎来自己的时代

  • 佩戴体验
  • 电池续航
  • 画面体验
  • 计算能力

脑机接口

这也许是空间计算之后的一个畅想了。之前的交互界面一直都是试图构建在人类的感官之上,通过视觉,手指来操作。

脑机接口是直接绕过这些感官,直接将所谓的“意识”和计算机相连,当我们想一件事情的时候,计算机就已经知道。我们不在受到交互界面的限制。

例如我在创作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是通过键盘来输入的,但是如果脑机接口成熟了,我都不需要键盘,我只要想到,文章自动输入到电脑上了,这无疑带来了输入带宽的极大提升。

还有一点,如果我们都能直接感知到一个人的想法了,那么文字还那么重要么,文字通常来说是具象的,是我们思维的一种投射。但是我们都能直接理解意识的本体了,我们还需要这种投射么,我们可以直接将我们的喜怒哀乐读取出来之后告知给另一个人,人们终于可以切身体会到另一人的想法,不再有文字这种中间媒介的传输损耗。

但是也有另一种想法,费曼说他的草稿纸就是他的思维,而不是先思考完毕再写在纸上。文字本身就是思维思考的过程,如果没有了文字,没有了草稿,也就不算是思考了。如果没有了媒介我们的想法何以承载呢?